“逆向考研”引争议,名牌生纷纷涌进“双非”高校,缘由值得思考



“逆向考研”引争议,名牌生纷纷涌进“双非”高校,缘由值得思考

2023年的硕士入学申请马上就要开始了,今年的硕士毕业典礼也要开始了,和以往相比,现在的硕士学位论文大赛,几乎是国内除了大学之外的一项重大的考试了。

2002年的时候,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只有392,000,而2022之后,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459万,甚至还有一些机构预计,2023年的时候,报考研究生的人将会达到520万以上,而现在,大学生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准备,而现在,“逆向考研”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高校毕业生“逆向考研”引发争议,高校争相申请“双流”高校

所谓的反向考研,就是一些原本就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在读研究生的时候,选择“向下”的大学,这让很多人产生了怀疑,毕竟很多普通学生都是冲着名牌大学来的,可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倒流”。

就拿2022年广州大学的毕业生来说吧,广州大学也算得上是一所双料高校,既没有985,也没有211,更没有双一流,不过22年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北京、复旦等知名高校的学生来报名的。

这还不算什么,可能是学生自己的意愿,但最近几年,浙江大学有90多位学生选择了杭州的电大,而浙大这个排名第二的高校,竟然选择了杭电,这让不少学生都有些疑惑,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产生了“逆向考研”?

“逆向考研”成为一种潮流,其背后的缘由是个很好的思考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名校学生选择了双非院校,就代表着他们对专业的重视,比如杭州的电子技术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它在电子技术方面的造诣,也是所有学生都认同的。

在这种情况下,“逆向考研”并非是对学生们的一种折衷,它更像是一种突破“唯名校论”,转向了热门、强大的学科,认同“专业为王”。

当然,也有一些名牌大学的学生为了降低自己的高考成绩而选择了非全日制的大学,而现在,考研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考研的难度也是与日俱增,如果考上了国家线,那就有机会考上大学了,可是现在很多职业之间的竞争实在是太大了,即便是通过了国家线,也很难再继续下去了。

比如现在最热门的考研话题,就是22年的367 A,现在涨了12点,不过很多大学都将复试的最低要求提升到了四百,毕竟这个科目的总成绩只有五百多,就算考上了,也不一定能考上。

这种考研的内部考试让一些学生为了节省开支,所以他们选择了不去读名牌大学或者热门的专业,而选择了一批,一般情况下,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会选择两所大学,如果能通过第二轮的考试,他们的机会就更大了。

因此,“逆向考研”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学生们希望进入名牌大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普通学生希望进入大学,而另一方面,名牌大学并不看重学校,而是选择了自己的职业,这对高校的资源进行了再分配。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目前的考研形势,不少人都在努力,想要尽快从考研中解脱出来,想要考上大学,就必须要考上大学。

研究生不是“刚需”,对此,大学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开始考虑要不要去读研究生了,很多人都会去读研究生,哪怕是三次世界大战,他们也要去读研究生,有的人为了考研而忧心忡忡,过着一片狼藉的日子。

其实,硕士学位只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学位,虽然条件不错,但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许多人都在追求考研,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需要,因为他们认为,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一个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能够在三年之内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并且获得一份不错的薪水,因为无论他们的文凭有多高,他们都会回到工作岗位上来。

如果大学生真的要搞研究,又或者自己的职业不在研究所里工作,就像是医学一样,可以继续考研,但没有研究生,没有研究生,也没有研究生的实力,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考研不是刚需,而是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途径,大学生要合理的评估自己的情况,有需要再考研,不要把考研当做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哪怕一场战争打输了,也要心灰意冷。

今天的主题:您对“逆向考研”这一问题有什么看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逆向考研”引争议,名牌生纷纷涌进“双非”高校,缘由值得思考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