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高考化”光警惕还不够



“考研高考化”光警惕还不够

张宇驰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梅兵关于“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

考研与高考,二者同为选拔性考试,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设置初衷看,高考是面向多数学生的综合性考查,是高等教育的门槛;考研则是针对研究型人才的选拔,是继续深造的渠道。如今讨论“考研高考化”,缘于上述界限出现了模糊。原因既有考生意愿的新变化,也有社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更有就业市场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数据显示,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74万,再创新高。从考生来看,更热衷于考研的原因很明显——二本和普通一本学生需要刷新“第一学历”,985、211院校的学生则希望借此获取更高的学历。热衷学术、渴求深造的学生是考研的主力军,但将研究生学历看做是未来就业“敲门砖”,借考研“缓一缓”“慢就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这造成了人才过度集中于考场。

仔细研究梅兵代表的发言,落脚点在于“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当下“本科灌水”“研究生混文凭”现象时有发生,在本应进行探索性学习的研究生群体当中,不少人在为实习和就业奔波,自然静不下心来投身学术。当人才产出与社会需求产生偏差,对于弥补研究性人才缺口来说,研究生教育回归长线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破解“考研高考化”,需要多方长期做好升学与就业选择的引导。部分学生自入校起就一门心思要考研,校内风向和同辈交流也多聚焦于此,准备考试的时间甚至不断提前,压缩了其他选择的空间。对此,梅兵代表同时提到了要更加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她指出,高校和大学生应为就业早做筹谋,加强就业指导,搭建好校企之间的桥梁。鼓励不同的选择,可期对冲“考研热”带来的潜在风险。让“就业的归就业,考研的归考研”,需要多点发力、长期规划。此外,下力气建立一批专科性顶尖高校,清晰分类、各司其职,也可向社会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

总之,给“考研高考化”降温,光是警惕还不够,核心抓手在于提供更多选择。应从源头引导毕业生理性抉择,多措并举提供更多就业选择,确保研招考试回归合理定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考研高考化”光警惕还不够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