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考研(应用化学考研方向及院校排名) _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应用化学考研(应用化学考研方向及院校排名) _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应用化学考研,应用化学考研方向及院校排名

樟科(Lauraceae)木姜子属Litsea Lam.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全世界有超过2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洲、南美洲的亚热带[1]。我国约有72种,18个变种,3个变型,入药的达17种[2],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和陕西等地。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学者就开始对木姜子属植物进行研究,发现其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黄酮、木脂素和脂肪酸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3]。

山鸡椒Litsea cubeba (Lour) Pers.,又名山苍子、木姜子、山胡椒,是樟科木姜子属雌雄异株小乔木或落叶灌木[4]。山鸡椒性温,味辛、微苦,全株均可入药,果实称“荜澄茄”,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于胃寒呕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寒湿郁滞和小便浑浊[5]。根及根茎称“豆豉姜”,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心胃冷痛、腹痛吐泻、脚气、孕妇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脑血栓等[6]。树皮可以清热收敛,叶可以清热解毒、收敛止血[7]。

此外,作为樟科芳香性药用植物,山鸡椒独特的芳香疗法可用于治疗湿疹[8]。山鸡椒挥发油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还被用作生产柠檬醛、蛋氨酸、甲基雄酮、香水及维生素A、E、K的原材料[9]。本文对1980—2021年国内外有关山鸡椒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山鸡椒的深入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山鸡椒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分为挥发油类、黄酮类、甾体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等。其中挥发油、阿朴菲类生物碱和木脂素类是其主要活性成分。

1.1 挥发油类

挥发油又称精油,山鸡椒挥发油因其含量高,易制备,一直被用作食品、化妆品等生活用品的增味剂,具有抗菌、抗氧化等活性。山鸡椒挥发油成分和含量随着部位、产地、品种的不同有很大差异[9],其化学成分主要由含氧单萜(>90%)、单萜烃(>10%)和倍半萜(>3%)组成[10]。果实中以橙花醛(63.75%)和柠檬烯(7.38%)含量最高,根中以柠檬醛(34.70%)、3,7-二甲基-6-辛烯醛(26.56%)含量最高,叶中以柠檬醛(19.05%)、桉叶油素(13.80%)含量最高[11]。山鸡椒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具体信息见表1,化学结构见图1。

1.2 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部分中药,大量研究表明,分子中心的α、β不饱和吡喃酮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丰富生物活性的结构基础,而A、B、C环的取代基则决定了其特定的药理活性。山鸡椒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多为黄酮骨架上的C-3、C-5、C-7和C-4′位被羟基或甲氧基取代,苷类化合物多为C-3或C-7位羟基被糖苷化。目前从山鸡椒中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20个。根据黄酮母核的结构类型分为黄酮(醇)类(2534)、二氢异黄酮类(35)、查耳酮类(36)、二氢黄酮类(3739)、黄烷醇类(4043)、异黄酮类(44)。山鸡椒中黄酮类成分的具体信息见表2,化学结构见图2。

1.3 甾体类

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是普遍存在于木姜子属植物根及根茎的甾体类化合物。山鸡椒中发现的甾体类化合物主要是在甾核的C-3、C-7位上发生取代。山鸡椒中甾体类化合物的具体信息见表3,化学结构见图3。

1.4 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山鸡椒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等活性。迄今为止,山鸡椒中已报道分离鉴定45个生物碱。其中阿朴菲类生物碱27个(5177),阿朴菲骨架上的C-1、C-2、C-9和C-10位多被羟基、甲氧基等含氧基团取代,N原子多被甲基化或氧化。苄基四氢异喹啉类生物碱5个(7882),该类生物碱的C-6、C-7、C-3′和C-4′位也多被羟基、甲氧基等含氧基团取代。酰胺类生物碱9个(8391),主要为单酰胺结构,酰胺键2侧芳香环多含有羟基和甲氧基,酰胺键易与碳碳双键形成共轭结构,碳碳双键易出现顺反异构。山鸡椒中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具体信息见表4,化学结构见图4。

1.5 木脂素类

木脂素是山鸡椒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目前从山鸡椒中共发现48个木脂素类化合物,主要由2个苯丙素(C6-C3)单元通过C-8和C-8过连接而成,还可以通过氧原子形成五元环。其中二苄基丁烷类木脂素5个(96100),二苄基丁内酯类木脂素5个(101105)。四氢呋喃类木脂素9个,主要为7,9′-环氧型(106113)和9,9′-环氧型(114)。新木脂素16个(115130),该类成分的2个苯丙素单元之间不存在C-8和C-8元连接,主要为4′,7-环氧-8,3′-新木脂素(115127)和8,4′-氧新木脂素(128130)。其中氧新木脂素较为特殊,2个苯丙素单元不存在碳碳键的连接,仅通过碳氧键相互连接。此外,还有芳基萘类(131136)和骈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137138)。山鸡椒中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具体信息见表5,化学结构见图5。

1.6 其他

山鸡椒中还含有一些脂肪酸、脂肪酸酯、烷烃、烯烃等成分,大多具有抗氧化、抗菌等作用。这些物质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山鸡椒的生物活性,提高了山鸡椒的药用价值。但是缺乏深入的活性研究和构效关系的探讨,这类成分未来有望成为山鸡椒研究的一个方向。山鸡椒中其他化合物的具体信息见表6,化学结构见图6。

2 药理作用

山鸡椒临床上常用的药用部位为根、根茎及果实,具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腹痛吐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山鸡椒中含有的挥发油、生物碱、木脂素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菌、抗氧化等作用。

2.1 抗炎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诱导细胞产生多种炎症因子,释放活性氧,造成炎症。木脂素和生物碱是山鸡椒的抗炎活性成分,其机制主要是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的蛋白表达,使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IκBα)、IκB激酶(IKKβ)蛋白磷酸化,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的产生,从而抑制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成。

Li等[35]从山鸡椒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到的5个二苄基丁烷类木脂素类化合物96100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中NO的生成,半数抑制浓度(half media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50)值为46.8~66.5 μmol/L。

余璐瑶等[39]采用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模型对化合物99进行的体内抗炎药效学评价发现化合物99能明显改善小鼠耳肿胀,高剂量给药可以显著减轻棉球肉芽肿的湿质量与干质量。此外,体外抗炎活性评价表明化合物99使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TNF-α的浓度下降,iNOS、COX-2蛋白的表达降低。表明化合物99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炎作用。

Lin等[36]从山鸡椒根中分离到的新化合物171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对mRNA中iNOs、COX-2蛋白的表达和IκBα、IKKβ蛋白的磷酸化均有抑制作用,抑制NO生成的IC50为(56.1±1.2)mmol/L,抑制TNF-α分泌的IC50为(28.2±0.9)mmol/L。

张水英等[40]从山鸡椒根和茎中分离到3个生物碱并利用小鼠小胶质BV-2细胞和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5152对BV-2细胞具有微弱的体外抗炎活性,IC50分别为85.1、112.1 μmol/L;化合物57对RAW264.7细胞具有中等体外抗炎活性,抑制NO生成的IC50值为13.3 μmol/L。Guo等[16]从山鸡椒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并发现它们均能显著抑制LPS诱导小鼠BV-2细胞中NO的产生,IC50为15.8~50.9 μmol/L。

另有研究发现山鸡椒中分到的化合物5178在体内不仅具有抗炎活性,而且还具有协同效应。化合物5178能显著减轻小鼠耳质量,减少大鼠足爪体积和组织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的浸润,2组联合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能显著抑制TNF-α和IL-6的mRNA表达,降低Janus激酶2、信号传感器和转录激活因子3的磷酸化水平,还可以降低动物病理组织中p65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41]。Xia等[42]发现化合物92可以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产生的炎症,其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提示其可作为潜在的新型抗炎药物。Xing等[43]从山鸡椒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60可以通过下调黏蛋白5AC,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免疫球蛋白E和组胺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发挥显著的抗哮喘作用。

钟艳梅等[41]以山鸡椒挥发油为材料,采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以NO生成抑制率为抗炎指标研究山鸡椒挥发油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山鸡椒挥发油通过抑制LPS刺激的树突细胞中TNF-α和细胞因子IL-12的产生而发挥抗炎作用,山鸡椒挥发油抑制NO生成的IC50值为31.25~62.50 μg/mL。另有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山鸡椒挥发油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疼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rheumatoid arthritis,CIA)大鼠的关节肿胀[44]。

Liao等[45]从山鸡椒挥发油中分离出化合物12,并发现橙花醛具有较强的抗炎活性,可显著抑制LPS刺激的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和炎症因子Pro-IL-1β、iNOS、COX-2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3炎性小体的表达。Chen等[46]首次证明了以柠檬醛为主成分的山鸡椒挥发油对树突状细胞和小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表明山鸡椒挥发油可以用于接触性超敏反应、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山鸡椒根的水煎剂可通过降低胶原蛋白诱导的CIA大鼠血清中TNF-α及IL-1β浓度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47]。

山鸡椒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则通过降低TNF-α、IL-1β和IL-6水平,增加血清IL-10,降低COX-2、5-脂氧化物酶等炎症酶水平,显著改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症状,表明山鸡椒提取物在治疗关节炎方面有极大的潜力[48]。另外,山鸡椒的甲醇提取物能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RAW264.7中NO和前列腺素E2的生成,明显降低髓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氯产生次氯酸和氧离子,且在小于0.01 mg/mL时无细胞毒性,表示山鸡椒中含有抗炎免疫特性的物质[49]。

2.2 抗肿瘤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目前,中药及中药提取物被广泛用于临床辅助抗肿瘤治疗,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缓解了耐药性问题,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抗肿瘤治疗的不足,成为现如今的研究热点。山鸡椒的木脂素、生物碱成分以及柠檬醛被证实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相关蛋白和酶的活性、阻止细胞周期、调节信号通路等。

Li等[35]从山鸡椒醋酸乙酯部位分离的4个7,9′-环氧型四氢呋喃木脂素类化合物106108110均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1650细胞有细胞毒性,IC50值均小于20 μmol/L。化合物101103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人卵巢癌A2780细胞有细胞毒性,IC50值为0.28~18.47 umol/L。Wang等[38]从山鸡椒中分离到的新化合物163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和人结肠癌HCT-8细胞均有明显细胞毒性,IC50值分别为8.9、9.6 umol/L。Trisonthi等[17]从山鸡椒果实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1个新二萜化合物19,通过激活启动子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8和-9,导致裂解效应物Caspase-3/-7的产生,从而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

经MTT法测定生物碱(+)-N-(methoxylcarbonyl)-N-norbulbodione(75)和(+)-N-(methoxycarbonyl)-N-norisocorydion(76)对人胃癌BGC-823细胞、人肝癌HepG2细胞、MCF-7细胞、人胃腺癌SGC-7901细胞、人皮肤癌SK-MEL-2细胞和卵巢癌SK-OV-3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7576对所有受试细胞株均表现出中等活性,IC50分别为9.5~12.2 μmol/L[29]。研究发现山鸡椒叶和果实的挥发油对口腔鳞状OEC-M1细胞、肝癌J5细胞和A549细胞3种肿瘤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为50~100 mg/L,果实挥发油可降低3种细胞的存活时间[50]。

山鸡椒挥发油可以阻滞MDA-MB-231细胞的分裂周期于S期,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表现为在体外条件下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相关性,这可能与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有关[51]。Chaouki等[52]曾报道过柠檬醛对MCF-7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推测山鸡椒挥发油中的柠檬醛可能是其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之一。

2.3 抗菌

细菌和真菌传播已成为全球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严重问题,挖掘天然药物中的抗菌活性成分,研发更高效安全的抗菌药物是目前乃至未来的发展趋势。山鸡椒挥发油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包括食品腐败菌、食源性致病菌及医学常见念球菌,主要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菌或真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主要物质基础与柠檬醛有关,提示柠檬醛可作为潜在的抗菌成分。

研究发现,山鸡椒挥发油对水稻纹枯菌和核盘菌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IC50值分别为115.58、151.25 μg/mL[52]。其中化合物911具有广谱抗菌性,且芳樟醇的抗菌活性优于桉叶油素,两者的抗菌机制不同,前者主要影响细胞膜,导致细胞成丝率和细胞宽度改变;后者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通透性、类核形态改变[53]。

另有报道山鸡椒挥发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曲霉、青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47~1.88 μL/mL[54]。山鸡椒挥发油可以通过破坏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来发挥抑菌作用,另外主要成分化合物1还可与DNA发生嵌合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其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分别为0.5、1 mg/mL[55]。

山鸡椒挥发油对甘草中黄曲霉菌的MIC为0.5 μL/mL,MBC为1.0 μL/mL,柠檬醛通过损伤黄曲霉孢子质膜,使孢子的萌发能力丧失,从而产生抗菌作用[56]。山鸡椒挥发油则是通过破坏念球菌细胞膜和细胞壁来发挥抑制作用,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MIC分别为(14.14±3.64)、(23.22±2.85)、(31.24±22.88)、(76.19±4.40)、(28.30±2.54)μg/mL[18]。

Yang等[31]研究发现,从山鸡椒中发现的化合物145146在272、558 μmol/L时对水稻纹枯菌、核盘菌、香蕉尾孢菌、胶孢炭疽菌等真菌均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另外,Feng等[26]从山鸡椒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的生物碱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活性。王媛[20]研究发现,从山鸡椒叶中分离出的7个黄酮化合物272830323637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对芒果炭疽病原真菌、苹果腐烂病原真菌、黄瓜枯萎病原真菌、枯草芽孢菌、绿脓杆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4 抗氧化

文献报道,山鸡椒挥发油具有抗氧化活性,且活性高于柠檬醛,可能是挥发油中多种萜类和烯烃相互作用的结果[57]。而对于黄酮类物质而言,B环酚羟基是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活性部位。山鸡椒挥发油提取物能表现出稳定的抗氧化活性[58-60],李欣欣等[61]研究发现山鸡椒雌花和雄花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雌花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要略强于雄花挥发油。

余伯良[62]发现山鸡椒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超过合成抗氧化剂丁基羟基茴香醚的2倍,这与Wang等[63]发现挥发油中化合物1在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果相似。王媛[20]发现山鸡椒中的化合物2831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研究表明这可能与黄酮B环的4′-OH有关。用浸渍法提取山鸡椒果实总生物碱并测定抗氧化活性,总生物碱清除2,2-联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40.84~242.97 ug/mL,表明山鸡椒果实提取到的总生物碱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潜力[64]。

2.5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山鸡椒具有抗血栓、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梗死等作用,主要机制为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A2形成;增加心脏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等。

研究表明,山鸡椒注射液可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对聚集性血小板有显著解聚作用,从而达到抗血栓作用[65]。山鸡椒挥发油的有效成分柠檬醛对二磷酸腺苷、胶原蛋白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柠檬醛也能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同时也抑制因血小板聚集产生的血栓素A2样物质释放,表明柠檬醛可能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作用,也有可能是柠檬醛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机制之一[66]。

山鸡椒果实水提物能改善血液流速变化,延缓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而且对二磷酸腺苷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性[67]。化合物92已被证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素B2的形成,表明其具有抗血栓活性[[68]。化合物92还可以特异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这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等血管重塑性疾病有直接关系,表明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潜在价值[33]。山鸡椒挥发油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损伤和异丙肾上腺素致心肌梗死样坏死有保护作用,其抗心肌梗死的作用原理可能与它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改善心肌代谢有关[69]。

2.6 平喘抗过敏

柠檬醛是山鸡椒平喘抗过敏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通过竞争性拮抗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抑制呼吸道平滑肌收缩来发挥平喘、镇咳、抗过敏等作用。柠檬醛气雾剂具有一定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及支气管解痉作用,研究发现柠檬醛制备成气雾剂对乙酰胆碱-组胺所致的豚鼠哮喘有明显的平喘作用,其平喘机制与其竞争性拮抗气管平滑肌上的M受体从而抑制胆碱引起的平滑肌收缩有关。柠檬醛可以显著增加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量,有利于哮喘的缓解,还可以显著延长小鼠氨水引咳潜伏期,有一定的镇咳作用[74]。实验表明山鸡椒挥发油对呼吸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且具有明显的抗过敏作用,还证明了柠檬醛并非山鸡椒挥发油平喘的唯一有效成分[75]。此外,山鸡椒果实提取物抗致敏豚鼠回肠肌过敏性收缩反应作用明显,其抗过敏作用与盐酸赛庚啶相当[76]。

2.7 其他

山鸡椒的药理活性十分广泛,还具有抗骨质疏松、镇痛、镇静、抗病原体、杀虫以及神经保护等作用。

Yu等[77]还发现木脂素类化合物99通过抑制骨髓瘤中的蛋白激酶B和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改善NF-κB配体的受体激活剂(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能作为预防骨破坏的先导化合物。另外,木脂素类化合物97可以促进成骨形成和抑制破骨形成,而且还能与组织蛋白酶K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具有很强的结合活性,具有抗骨质疏松的潜力[78]。Guo等[16]在对山鸡椒根和茎的一系列研究中发现化合物4849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山鸡椒果实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小鼠5 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提示其有较好的镇静作用,且镇静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清开灵口服液相当[76]。

山鸡椒挥发油具有抗焦虑的效果,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诱导的睡眠时间且呈剂量相关性,可以明显增加张开双臂的时间,且梯度给药可以改善张开双臂放松状态,表明山鸡椒挥发油具有潜在的抗焦虑作用。在甩尾实验中,大剂量(500 mg/kg)山鸡椒挥发油显示强效的镇痛作用[79]。山鸡椒果实超临界CO2提取物可显著抑制醋酸及高热所致的小鼠扭体疼痛,镇痛率可达30%以上,且药物各剂量组的镇痛活性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80]。

另有报道,7%山鸡椒果实挥发油作用于皮肤后,乌头碱渗透系数、增渗倍数均增大,说明该挥发油对乌头碱的透皮吸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81]。山鸡椒挥发油还具有强效杀螨虫、蚊子和蚂蚁作用[82]。山鸡椒粉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小剂量可以改善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85]。

3 临床应用3.1 在古代方剂中的临床应用

山鸡椒的临床应用在《福建中草药处方》《证类本草》《朱氏集验方》《御药验方》中均有记载,配伍祛风除湿药,可以除痹止痛、活血消肿;配伍温里药,可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民间用法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脘腹胀痛、胃寒呃逆等症状。山鸡椒在古代方剂中的临床应用见表7。

3.2 在现代中药复方制剂中的应用

荜铃胃痛颗粒被收录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是山鸡椒果实最具代表性的中药复方制剂,源于中医泰斗董建华院士创立的三大经典理论:“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方中君药山鸡椒果实、川楝子、醋延胡索,有行气活血止痛之效;臣药黄连、吴茱萸,可解郁下气,调和肝胃;佐药醋香附、香橼、佛手、酒大黄,用于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药海螵蛸、瓦楞子,可制酸止痛、活血化瘀。全方有舒肝解郁、行气通滞、和胃止酸、活血化瘀之效[86]。临床研究表明,荜铃胃痛颗粒联合兰索拉唑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胃炎症状[87]。

此外,山鸡椒注射液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脑血栓。用山鸡椒根挥发油制成的注射液对118例脑血栓随机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其有效率为92.4%,治愈率为53.4%。研究表明,山鸡椒注射液主要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血流量和抗血小板聚集对脑血栓起治疗作用[88]。山苍子精油霜剂可以治疗皮肤癣。研究发现,山苍子精油可抑制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犬小孢子菌4种皮肤癣菌,临床用含3%山苍子精油霜剂治疗26例浅部真菌病患者,其中22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所有病例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总有效率高达96%,尤其对水疱型、浸渍糜烂型足癣疗效显著[89]。

4 结语与展望

国内外学者对山鸡椒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共分离得到182个化合物,表现出抗炎、抗肿瘤、抗菌、抗氧化、抗菌、平喘抗过敏、保护心血管等药理活性,尤其是生物碱、木脂素以及挥发油等活性成分有望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山鸡椒是我国主要的香料经济树种之一,也是天然精油的来源。我国作为山鸡椒挥发油生产和出口大国,具有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的绝对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山鸡椒挥发油在抗炎、抗肿瘤、抗菌、抗氧化、平喘抗过敏均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并在镇咳平喘、脑血栓、皮肤癣等临床治疗方面取得显著疗效,还发现其药效物质基础可能是柠檬醛。但仍发现以下不足:

(1)山鸡椒植物的研究部位多为果实、根茎和枝,叶研究较少;

(2)目前对山鸡椒的抗肿瘤、抗炎作用的研究大多基于体外的细胞实验,缺乏体内实验和临床实验的数据;对传统功效研究如镇痛、治疗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等大多基于提取物,未明确化学物质基础,缺乏深入的机制探讨;

(3)活性研究方面大多停留于单一靶点和单一活性,缺乏对其多靶向作用机制的系统研究;

(4)毒理研究方面仅发现化合物35有毒[90],山鸡椒果实也具有低毒性,可能与果实中灰叶素含量高有关[91],但缺乏动物长期毒性研究;

(5)山鸡椒的传统功效在古代民间广为流传,但剂型单一,现代应用受限。

目前市面上仅有颗粒剂、注射剂、霜剂等剂型,相关药物研发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开展大量工作来拓宽山鸡椒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基于液相-质谱联用技术、核磁等新型分子技术,从植物中靶向挖掘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化合物,有利于更精确深入地探究山鸡椒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分子生物学、代谢组学,对山鸡椒的单一成分进行多活性筛选,探究其代谢规律,丰富其药理活性,扩大其应用范围。临床应用方面,促进传统剂型向现代化高科技的中药新型药物传递系统转变,有助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相信随着对山鸡椒研究的不断深入,山鸡椒定会发挥更大的价值。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来 源:陆玫霖,潘其明,王宝林,何宇铭,黄婉凤,陈 明,钟国跃,杨世林,高红伟.山鸡椒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22, 53(17): 5565-5581 .

应用化学考研(应用化学考研方向及院校排名)

应用化学考研(应用化学考研方向及院校排名) _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应用化学考研(应用化学考研方向及院校排名) _在职研究生有用吗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