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40年前的今天,1981年12月9日,“霹雳”2乙导弹正式定型。

搭载四枚“霹雳”2乙导弹的歼8

在声名赫赫的中国空空导弹“霹雳”系列中,现在人们多关注的是“霹雳”10、“霹雳”12、“霹雳”15等新锐型号。与之相比,“霹雳”2乙的声名或许不是太显赫,但是“霹雳”家族真正承担起卫国重任,正是从它开始。

中国首型实用化空空导弹

中国最早的空对空导弹是“霹雳”1,这是一种上世纪50年代自苏联K-5型导弹仿制而来的型号,采用雷达波束制导设计。其纺锤式的弹体和后来主流的长杆式弹体总体布局设计差异非常大。

由于“霹雳”1设计思路落后、性能局限性大,技术路线缺乏发展潜力,因此很快就被各国淘汰。对于我国来说,“霹雳”1导弹的投产意味着我国在空空导弹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而真正具备实用价值的型号,还得数后来的“霹雳”2导弹。

“霹雳”2导弹是一种红外寻的制导的近距格斗导弹。1958年,我国在沿海前线的军事对抗中获得了美国AIM-9B导弹的残骸,并进行了分析和测试和研究性设计。这些工作可以视为“霹雳”2导弹的最初探索。

但是由于当时国内技术力量水平不足,未能独立完成对AIM-9B的逆向设计工作;国内形成的技术资料和部分残骸后来移交给了苏联方面。苏联在此基础上,研发成功了K-13导弹,并装备于米格-21战机。

“霹雳”2导弹

1962年,中国从苏联引进了米格-21及其配套武器,K-13导弹技术就此传回国内。我国仿制K-13的导弹最终被命名为“霹雳”2,并于1967年完成了该弹的定型和批量生产。

“霹雳”2乙大量装备部队

“霹雳”2导弹的研制装备是我国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格斗空空导弹。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制约下,早期的“霹雳”2导弹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并不能满足当时的实战需求,存在导引头、引信、发动机等关键环节的可靠性和性能偏低等问题。

因此,我国于1978年决定针对“霹雳”2导弹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是导引头和引信方面问题进行改进——这就是“霹雳”2乙导弹。

“霹雳”2导弹

改进后的“霹雳”2乙导弹,在性能方面,在导引头的探测距离、抵抗阳光和天空背景红外干扰能力、导弹平均飞行速度、引信灵敏度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在可靠性方面,导弹的故障率明显降低,部件工作性能的一致性出现了显著提升。

虽然从今天的角度来说,“霹雳”2乙导弹的设计性能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定型时已不算先进;但是这是我国独立改进改型成功的第一种空空导弹,并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承担着主战武器的角色,在国内装备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启发地空导弹研制思路

在“霹雳”2系列导弹的发展过程中,还曾衍生出一个今天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遗忘的改型——519地空导弹。

在空空导弹的发展过程中,利用已有的型号作为基础,将机载火控设备移植改装到地面装备上,来发展近、中程地空导弹,是一种效率相当高的研发思路。

因此,我国在1971年出于抗美援越的实战需求,经由上级决策,同意以“霹雳”2为基础研发代号为“519地空导弹”的紧急援越项目。

中国军事博物馆中的“霹雳”2导弹

519地空导弹系统包括这么几部分:在导弹主体上,在“霹雳”2空空导弹两侧又并联加装两个额外的主发动机作为助推器;助推器自带30°斜锥形整流罩,后侧装有H形安定面。导弹系统的发射架使用单管37毫米高炮的炮架改装而成,观瞄系统使用773和920瞄准具,或者85式瞄准镜。

按照预想,519导弹系统将混编在37毫米高炮群中,用于射击6公里内的低空飞行目标,将显著提升高炮群的防空火力水平。

虽然后来由于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519导弹项目被取消,但是在其设计试验中积累的经验,在后来我国从空空导弹衍生地空导弹的科研工作中,得到了极好的继承,并指引着更多地空导弹装备的诞生。

譬如后来的SD-10A雷达中距弹,衍生出了“天龙”50防空系统;“霹雳”9衍生出了与37毫米高炮结合的弹炮结合舰空系统;“天燕”90衍生出了神弓弹炮结合系统/猎手车载防空系统等等。在这些项目背后,都闪现着“霹雳”2导弹与519项目的科研智慧。

歼15挂载“霹雳”系列导弹

而今,通过披荆斩棘的不断探索,中国飞机已经披挂上了更先进的武器, “霹雳” 家族的名号响彻云天。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