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_2023年研究生考试时间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_2023年研究生考试时间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1956年,熊晓鸽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家庭。

家境贫寒、普通,但他的父亲却不普通。

(熊晓鸽)

老熊是一名退伍转业战士,曾在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顽命抵抗。

他的战友就是英雄战士黄继光。

当时,熊晓鸽父亲21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他与战友们一起浴血奋战43天,死守坑道14天。

最后穿过枪林弹雨,将布满381个弹孔的旗子插在上甘岭主峰上。

虽然战后,部队被授予荣誉,可遗憾的是,老熊被炸伤了左腿,再也无法上阵杀敌。

最后,老熊只好抱憾退役转业,到湘潭钢铁厂工作,成家立业。

就这样,工作第3年,老熊成功升级当爹,他将满腔抱负寄托在儿子身上,取名为“熊晓鸽”。

因为当年,每个受伤退役的英雄,都会被授予一枚纪念勋章。

勋章上面是一只白鸽,象征着祈愿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然而,在那个时代,这个夙愿终究太过理想。

作为平民老百姓,斗不过但躲得起。

为了保护儿子,老熊经常将儿子反锁在家,不让他出门。

平时,害怕熊晓鸽无聊,老熊便会买些收音机、闹钟等小玩意,给他消遣打发时间。

当时,熊家的邻居是个电工,会组装收音机,修、拆小电器更是不在话下。

熊晓鸽经常缠着他,拜他为师,跟着他学手艺,慢慢地,熊晓鸽就迷上了这种技术活。

11岁时,熊晓鸽成功出师,能够独立组装一台六晶体管收音机。

可那时,熊晓鸽想要上大学,无疑是异想天开,只能死了这条心,好好去打工赚钱。

看着儿子如此有天赋,老熊直接申请退休,让熊晓鸽顶替他的位置,在钢铁厂当一名电工。

当时,湘潭钢铁厂是湖南第一大钢铁公司,工作虽然辛苦,但福利待遇不错。

逢年过节,每人一袋大米、一桶油、一袋面,下班后,一群人还会聚在一起唱歌、拉二胡,生活滋润得很。

可是,纵使生活过得顺坦,熊晓鸽这只白鸽,只想做飞往大学校门的白鸽,而不是待在乌黑黑的厂子里挥霍青春。

1976年10月21日,沉闷的钢铁厂里,突然响起广播的声音,传来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

久闭多年的大学校门终于打开了,高等院校招生考试正式恢复。

熊晓鸽立即热血沸腾,他没想到,自己当了4年的工人,也有熬出头的一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立马请假回家复习,准备拼一个奇迹。

那两个月,熊晓鸽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备考。

他的房间里,一面书柜摆满了复习资料,熊晓鸽天天窝在书桌前,不分昼夜复习看书。

学累了就睡,睡醒了接着学,床头柜只放着一筐橘子,那是他用来提神醒脑的玩意。

1978年7月20日,熊晓鸽胸有成竹,踏入高考考场。

最后,好在万事顺意,熊晓鸽一举考进湖南大学。

要知道,那年一共有570万人参加考试,最后只有27万人进入大学殿堂。

幸运的是,熊晓鸽就是这27万人中的一个。

“如果我真的是一只早晨的鸽子,那么1977年高考就是早晨那第一缕阳光,驱走了一切命运的阴霾,照亮了精彩人生的前路。”

如果当年,熊晓鸽没有选择拼一把,或许他现在也只是个下岗工人,远没有如今的成就。

因此,当机会出现时,一定要拼命抓住,而不要贪图目前的安逸,果断放弃一条冒险的路。

只要你闯出名堂,冒险的路也能变成你的后路。

湖南大学成了熊晓鸽辉煌人生的起点,可有得必有失,熊晓鸽就这样失去了最重要的人。

当初,选择湖南大学,熊晓鸽更多的是因为母亲。

父母在不远游,熊晓鸽希望上大学后,也能常回家见见母亲。

两人约定,一定要半个月见一次面。

如果半个月的约定时间一到,熊晓鸽还没回家看望她,母亲一定要到学校找他。

此后,两人都默契地遵循着约定,熊晓鸽有时候学业繁重,半个月一到,母亲就会拎着一袋水果、罐头来湖南大学看他。

有一天,母亲来看望儿子,熊晓鸽照常带着她逛校园,母亲一边走一边感叹:

“你太幸福了,我下辈子也要读书,考这样的学校。”

然而,没曾想,那是母亲最后一次遵守约定,那一面,竟然成了两人的最后一面。

得知母亲去世,熊晓鸽伤心欲绝,突发高烧,被送往湖南大学医院输液。

住院部门口不远处,有个废弃的防空洞。

那天下午,一个女生不慎溺水身亡,她的shi体暂时放在防空洞门口。

她是大一新生,母亲收到女儿的噩耗,急忙从老家赶到学校。

那天晚上,屋外可怜的老母亲守着冰冷的女儿,哭声响彻整个医院。

而屋内,一个落寞的男生呆呆躺在病床上,手上插着输液管,默默流泪,想着离去的母亲。

母亲去世后,熊晓鸽发誓要更加努力,读出成绩,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那时,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开始与国外来往、合作,而当时,湖南基础建设搞得风风火火。

就这样,许多国外专家携家属一起来到湖南。

湖南大学灵机一动,就请这些家属到学校教英语口语。

近水楼台先得月,熊晓鸽就天天与他们一对一训练口语,还向他们请教问题,了解国外文化。

以至于到后来,熊晓鸽不仅口语突飞猛进,还深谙国外文化知识,校方特别欣赏他。

后来,专家回国,家属也跟着回去了,为了纪念这段经历,学校校方决定写一篇新闻稿。

新闻稿需要中英双语,这个活就自然而然落到熊晓鸽头上。

就这样,一篇《来自太平洋彼岸的友谊》发表在《湖南日报》上,署名熊晓鸽。

当时,报社接到稿件,编辑部内部看了一眼,直接通过,马上安排发布。

熊晓鸽也得到了7元稿费,在当时看来,这笔钱算得上一笔巨款,足够让熊晓鸽暗自窃喜一阵子了。

“我的天,7块钱啊,没想到写新闻稿还能赚这么多钱……”

经这事的启发,熊晓鸽认为自己天生就是当记者的料,于是决定进军记者界,立志成为一名优秀记者。

从那之后,他立下志愿,决定大学毕业后,攻读社科院新闻系英语采编专业的研究生。

然而,事与愿违,第一年熊晓鸽没过分数线,与英语采编专业失之交臂。

考场失意,职场得意。

虽然没考上研究生,但好歹也是名校毕业生,熊晓鸽待遇自然不差。

大学毕业后,熊晓鸽被分配到机械工业部下属的干部管理学院,做英语教师,兼职做学院的翻译。

可是,熊晓鸽这只白鸽,愣是要把采编研究院大门撞破,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熊晓鸽耗了3年,最后终于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取研究生。

也许当初熊晓鸽没有死磕到底,出国留学的机会也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他也不会遇到他的知音。

如果明确自己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一定要拿出“撞不到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一定要硬着头皮走到最后。

人生没有从天而降的运气,有时候坚持下去,也就等于在累积运气,坚持到一定极限,运气就是锦上添花的事。

老天不会辜负你的坚持,你的每一分努力,老天都会加倍奖赏你。

熊晓鸽正是如此,敲开研究院的门后,一路绿灯通行,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进入采编中心,熊晓鸽也获得了机会,多次上稿《中国日报》。

当时,他写的是英文稿,稿费最高,一千个单词就有20元。

靠着笔杆子,熊晓鸽赚得荷包满满,在报社也小有名气。

有位哥伦比亚大学的外教,可是熊晓鸽的忠实粉丝,经常看熊晓鸽的文章。

他认为,熊晓鸽未来大有可为,一直鼓励他出国留学,可熊晓鸽一心只想进入新华社,对外教的建议不怎么感冒。

但外教惜才,不肯放弃,三番两次逮着熊晓鸽就劝说,软磨硬泡,最后终于说动熊晓鸽。

外教有一定的知名度,还主动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

有了外教的名誉背书,再加上熊晓鸽本身技术过硬,于是顺利被波士顿大学录取。

1986年8月23日晚上,熊晓鸽兜里揣着38美元,只身来到波士顿求学。

三天前,有位中国女演员罗燕,比他先到波士顿大学,兜里比他多了22美元。

两人身处异国他乡,惺惺相惜,很快就走到了一起。

熊晓鸽谈恋爱猛,学习也猛,仅花了8个月,就将所有的课程学完,拿到传播硕士学位。

期间,为了赚取学费,熊晓鸽一边上学一边做助教,周末还跑去修车行打下手。

1988年,导师的朋友创办一份电子杂志,正愁找不到人手,导师就将自己的得意门生引荐给朋友。

就这样,熊晓鸽被卡纳斯出版社集团招录,有了熊晓鸽,出版社如虎添翼,工作顺利推进。

等到熊晓鸽准备辞职,出版社迟迟不肯放人。

为了留下人才,他们甚至提出优厚待遇,增加报酬并帮忙办绿卡。

熊晓鸽心动了,就答应留了下来。

此后他负责《电子导报》,很快又晋升为主任编辑,在出版社干得顺风顺水。

然而,如果没有麦戈文,熊晓鸽或许能在出版社干到退休。

偏偏是他的出现,改变了熊晓鸽的人生轨迹。

1989年,荣毅仁访美,到弗莱彻学院演讲,卡纳斯出版社赞助招待会、晚宴。

当天晚上,晚宴集结了商界各大名流,其中一位IDG创始人麦戈文,想与荣毅仁攀谈,奈何中文词汇量堪忧。

熊晓鸽自告奋勇,免费充当他的翻译,就这样,熊晓鸽成功在麦戈文面前刷足存在感。

后来,《电子导报》退出市场,熊晓鸽一下子没了方向,马上找麦大哥寻求帮助。

麦大哥也是爽快之人,立即将熊晓鸽招入麾下,成为亚洲业务特别助理,薪水比原先提高了20%。

如今,市面上一直在鼓吹“优秀的人都是不合群的”之类的鸡汤。

但实际上,只有合群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

你没有背景,没有关系,那就去认识行业内的牛人,利用人脉圈住行业资源,还愁无路可走吗?

当然,前提是你底子不错,否则也很难打入别人的圈子,再硬的人脉也带不动你。

虽然得到了大佬的青睐,可老麦对熊晓鸽依旧不太放心,于是他准备试一试他的底。

刚加入IDG,麦戈文命令熊晓鸽去合并《国际电子报》、协助旗下的一家企业盈利。

这两个都是烫手山芋,没人敢接,熊晓鸽却完成得很出色,让麦戈文眼前一亮。

然而,考核还没结束,他又憋出大招,命令熊晓鸽及其他两个人,根据中国及亚洲的发展趋势,做一个投资企划方案。

这明摆着就是一次竞聘,谁有本事谁就留下来。

而另外两人是什么人呢?

一个集团香港分公司总经理,一位是亚洲总负责人。

熊晓鸽一个业务助理,拿什么跟人家比?

没办法,实力比不过,拿努力来凑。

那时候,正好是圣诞节,熊晓鸽窝在办公室里,加班加点做出方案,交给麦戈文。

而其他两个人呢?还在慢悠悠地休假过节。

他们觉得,不就是一个助理吗,没必要花费心思去应付,他们随便搞一搞,就能以绝对优势获胜。

结果,麦戈文成全了他们,一纸开除通知书下去,让他们永远休假。

1991年初,熊晓鸽被任命为集团亚太区总裁,负责亚太地区的投资业务。

那一年,他35岁。

为了开拓市场,熊晓鸽建议麦戈文在中国发展VC业务,成立了IDG中国基金。

1993的6月,在熊晓鸽的牵线下,集团出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市科委共同创立了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自此以后,熊晓鸽成为将西方风险投资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当然,熊晓鸽没有广撒网,一开始入局投资领域,他就精准定位,只关注熟悉的TMT(电信、媒体、科技)领域。

不得不说,熊晓鸽这步棋走得可真准。

之后中国互联网业迎来高潮,熊晓鸽此前播下的种子经互联网一催生,全都开始发芽开花。

2000年开始,熊晓鸽捷报频传,投资的110个项目,均获得超过50%的回报。

这已经远远超过国外VC投资的回报率,熊晓鸽在投资界有了点小名气。

仅一年时间,熊晓鸽就为集团赚了10亿美元,让集团在国际风投界出尽风头。

不说其他的,单看Bai度上市,熊晓鸽就赚了1亿美元。

如家上市,作为最早投资的风投,熊晓鸽为集团取得了数十倍的回报。

2005年,电视台策划了一个创业选秀节目,名叫《赢在中国》。

评委分别是马云、牛根生,以及熊晓鸽。

(牛根生)

热爱唱歌的熊晓鸽,还在节目大展歌喉,与马大哥,老牛哥一起合唱节目片尾曲《在路上》。

熊晓鸽连续当了三年评委,也让他名声大噪,远近闻名。

“他没有马云那么激情,也没有史玉柱那么尖锐,他更沉稳亲切,圆圆的娃娃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会唱歌会投资的熊晓鸽,靠着“熊式投资法”,成功打响集团知名度。

连续3年蝉联中国风投榜单第一,投资近700多个项目,其中有26个项目估值超过10亿美元。

当然,一直屈身于他人底下做事,也不是熊晓鸽的理想。

2016年,麦戈文去世,熊晓鸽等来了机会,联合泛海集团,收购了IDG全球的业务,翻身当主人。

如今,熊晓鸽掌握着8亿多美元风投,管理着40亿美元和36亿人民币的风险基金,成为创业者们眼中的香饽饽。

毕竟经熊晓鸽之手,他已经创造了近400位亿万富翁。

谁都想自己这匹千里马,能获得熊晓鸽这位伯乐的青睐。

回看过去,如果熊晓鸽没有在那次三人战役中脱颖而出,也就不可能走到如今。

那就是现实版龟兔赛跑的故事。

如果没有兔子的轻敌,乌龟就算拼尽全力,恐怕也很难取胜。

没有两位对手的“安闲休假”,熊晓鸽就算把方案写得天花乱坠,他赢的胜算也不大。

我们常怨天尤人,觉得自己资源不如别人,可到头来会发现,比来比去,比的还是最基础的东西。

那就是,为了完成目标,我们愿意花多少时间,舍弃多少安逸。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愿意下多大的赌注,去搏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时间有双重属性,而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它的“消费属性”。

将时间花在追剧、打麻将、打游戏上,这虽然满足了消费属性,能让我们得到片刻的欢愉。

但也只是片刻而已,没过几天,我们依旧感觉到空虚无聊。

而如果我们花时间去看书、上课,将时间花在提升自己身上,这等于开发了时间的“投资属性”。

顾名思义就是,我们将时间当作是投资筹码,投资有风险也有回报,各占50%。

可如果将时间花在无意义的事上,得到的只有100%风险。

选择安逸,固然没什么问题,最可怕的也不是安逸本身,而是安逸所带来的后果。

安逸会让我们散失感知危险的能力。

狮子在动物世界里是霸主,可假如拔掉他的牙齿,将他当成宠物来养,给他足够舒适的生活。

过段时间,将它重新放回动物世界,它一下子就被其他动物吃掉了。

没有拼劲,没有求胜欲望的人,注定只能被淘汰出局。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后来有人将后半部分改成“强者生存”。

可我觉得,物竞天择,斗者生存,只有一直战斗,才能生存下去。

作者:朱小畅&罗小洁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_2023年研究生考试时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是985,211吗?) _2023年研究生考试时间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