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赵祎婷,邹吴婕,周袁媛,朱纪钰,杨安琪5位同学组成“红色信使寻访实践团”,在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开展以“寻访越南战争老兵,普及红色爱国精神”为主题,以深化理解党史教育,探寻上世纪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核并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感悟老兵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品格为目的的“三下乡”党史教育主题活动。

第一部分 前期调研

通过问卷星调查,对现在各个年龄层对越南战争的了解程度进行调查,现收到调查问卷306份,1-15岁占7.52%(23人),16-25岁占41.18%(126人),26-35岁占18.63%(57人),36-45岁占12.42%(38人),46-55岁占9.8%(30人),56-65岁占4.58%(14人),66-75岁占5.88%(18人),通过对各个年龄段占比的总结与分析,利用WORD导出数据并绘制成图表直观反应当代人对越南战争的了解情况及影响程度。

图为实践队在前期调研

第二部分 采访过程

施百新,江苏南通人,家住南通市海门区万年县,自1985年12月至1987年6月参加云南前线老山地区防御作战,隶属于高炮连,坚守在“662.6”高地,数次击退敌人,在“10.14”战斗中作战英勇,表现优异。

(一)通过老兵保存的旧照片,依据回忆追溯历史,聆听老兵经历的战争故事;

施百新爷爷回忆自己曾经生死一线,惊心动魄的经历:“与死亡离的最近的两次。一是某次夜晚背负物资上山,背上有一个大水桶,在即将到达坡顶时被越南士兵发现,被子弹扫描,我在慌乱中加快了速度,越过了坡顶,是幸运眷顾,背上的水桶被扫破了几个洞,但我没有中枪,水漏出来,打湿了我的裤子,后来白天去查看,我趴的地方全是弹坑。直到今天,当初和我一起送物资的战友还会和我开玩笑,说我像吓得尿裤子了。二是我在地坑里烧水,突然好像地震来了,我意识到哪里不对,一股巨大的危机感笼罩了全身,我向后跑,和战友扑倒在地,敌人的导弹击中了我在的地坑,我们回去查看,所有的装备都毁了,石头和泥土里都是弹片。”

图为施百新老兵战场旧照

(二)老兵对荣誉奖章及证书的分享与对战争经历生动的描述:采访老兵本人,对其当年参军入伍的原因进行了解,对于当时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方式的了解,并请老兵谈论对当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看法。

施百新爷爷回忆到:“上前线前,党委给士兵们放纪录片,放的是越南人对中国妇女儿童的残酷折磨与杀戮,党委告诉大家,记录片中的主人公就是大家的母亲妻子女儿姐妹,作为青年壮小伙,大家怎么能对此无动于衷,为了保卫家人的安全,我们打!”

图为施百新老兵取得勋章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施百新老兵

(三)采访老兵的家人及子女,身边邻居,谈谈他们对于这段历史的看法及退伍老兵对他们的影响;施百新爷爷对青年人的寄语:“荣誉属于我牺牲的战友和人民,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年轻人嘛,有点血性与冲劲儿不是坏事,有激情往往更有动力,国家的建设需要你们。我的孩子我不要求他成为什么大富大贵之人,只希望他健康平安,再有一点上进心。年轻人不要被什么名啊利啊迷了眼睛,要记得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负责管理施爷爷所在社区的书记也表示到:“他是一个很积极的人,老党员嘛,对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也能够非常积极的理解并配合,对于日常工作也很热心,上过战场保卫祖国的老兵也不多了,也很荣幸我们社区里能有这么一个。”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施百新老兵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老兵所在社区书记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老兵亲属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老兵邻居

第三部分 后期宣传

将采访成果制作的视频发布在各大自媒体频台,如微博,抖音,bilibili等

图为实践队制作宣传视频

实践感想:通过这次采访老兵的活动,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负重前行。施百新同志展示了当时珍贵的照片,以及用子弹做成的拐杖,这一张张照片的背后是数以万计的战士用血肉谱写的战争篇章。最后,老英雄告诫当代大学生:要保证自己的思想先进性,对生活保持热爱,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通过本次的采访学习,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战争年代的困苦,要一直不断自我革新,铭记历史,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精神

图为实践队合影

End

来源:南京中医药大学

作者:赵祎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