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

直播实录 | 2021年共享农庄大会高峰对话——共享农庄的发展路径

点击查看视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证券导报12月15日消息(记者 郭静瑜)在15日上午举行的2021年共享农庄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发表了主题为“以共享农庄为抓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主旨演讲,提出共享农庄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建设和环境优化;而且有利于吸引城市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进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全面融合;还有利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福祉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记者 沙晓峰摄

农村大量资源未被激活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据魏后凯介绍,全国农村宅基地的空置率超过10%,部分地区农房空置率超过35%。大量已进城落户农民和2.6亿常住在城镇的农业户籍人口,大都在农村拥有承包地和宅基地。

由于农村大量资源没有被激活,资源变资本变财富的通道尚未完全打通,导致农村居民财产性增收渠道狭窄,农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很少,城乡居民财富相差较大。如何激活农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就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共享农庄的本质是共享共赢

魏后凯认为,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全新模式,共享农庄的本质是共享共赢。它通过股权共享、产品共享、资产共享、生产生活资料共享等方式,实现农村闲置资源与消费者需求的对接以及政府、农庄主、农民和消费者的共赢。这种共享农庄不仅有利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建设和环境优化;而且有利于吸引城市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进入,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全面融合;还有利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福祉水平。

魏后凯说,从海南省的试点经验看,一些村庄在建立共享农庄后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如2020年三亚大茅共享农庄所在地大茅村农民人均年收入比2017年增长了1.5倍,儋州嘉禾共享农庄所在地油文村则比上年增长了61.5%。可以说,共享农庄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一种有效途径。

完善五方面工作 以共享促共富

魏后凯建议,在新形势下,应坚持“以共享促共富”,通过多形式、多领域的共享农庄建设,打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发展共同体,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一是体现共享和农庄特色。既要体现共享经济的分享合作互助特色,又要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维功能和文化特性,突出农庄特色和田园诗意,而不宜过度商业化和过度开发。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等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并在财政、金融、产业用地等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三是开展全国试点示范工作。在总结海南等地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开展共享农庄建设的试点示范工作。

四是实现多元化建设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施策,针对农业、农旅文融合、医养结合等不同领域,鼓励各地探索各具特色的多元化模式,明确各共享农庄的功能定位,实行错位发展。

五是规范共享农庄行为。要制定全国性的共享农庄建设规范,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确保农民的各项权益,让农民更多分享农庄增值收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培训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